未來人才指向“核心素養”
教育關乎一個人的幸福,關乎國家的興亡。聯合國科教文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OECD國家強調學生三大素養——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一些創新驅動型國家的初等教育把“學生綜合素養”作為培養目標,各個國家或國際組織不約而同地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育的頭等大事。
在我國,社會和家長迫切期盼教育走出唯分數論的誤區,希望未來的棟梁是全面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挑戰的人才。奈斯比特說:“應該把學生從家長制和考試為中心的體制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增強一個民族的創新力?!?/span>
我國《規劃綱要》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要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2011版小學數學新課標》關于數學教育的作用表述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span>
并明確提出“四基”。即“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被A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數學教育歷來重視的傳統優勢,然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卻是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不僅是學生當前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終身發展所必需的。
為此,北京市教委印發了《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試行)》,規定:從2015年7月31日起,北京市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相對于數學學科課程而言,數學活動課其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數學活動,開啟思維、啟迪智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數學思想,發展數學特長、愛好,拓寬數學知識面。在數學活動中訓練思維,增長才干,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