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思考,但答案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學生是教育的核心,是學習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
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成熟,獲得智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重要的內涵就是在于傳授“思維方法”。
從注重“知識的傳授”的應試教育,到注重“思維方法”與“智慧傳授”的素質教育與其說是變革,還不如說是教育的回歸,教育就應該教思維。
彰顯教育本質,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在于教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建構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首先是從教師開始,沒有好的教師就沒有好的教育;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衡量一名教師是否勝任不應再是GDP式的指標考核,而在于他能否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思維品質,在于他主導的課堂是否具備高品質的思維含量。
哲學家,邏輯學家羅素曾經說過:“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br/>“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包含了太多的含義。
“引導”不是強迫,是喚醒。是創設情境,引發的思考;是創設問題,激發的領悟;是依托生成,建構知識的高思高質課堂教學模式。
“自己領悟知識”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建構,是強化應用,啟迪智慧的教學目標。
從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來看,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活化知識,將思維教育引入課堂,是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先進的思維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從傳授知識轉變為提升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建構學生認知過程中反思認知:元認知能力,以提高學生建構知識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思維教育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打造具備高品質思維含量的智慧課堂”是我們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猶太教育理論家費厄斯坦曾經說過:“最有效的學習途徑是通過最直接最真實的經歷與體驗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在思維的課堂上有快樂,有體驗,有嘗試,有挑戰,更有積極的思考。今天就讓我們放飛思維的翅膀,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在智慧的天空中飛翔。